首页 > 资讯

当前时讯:寒冷气候促进灵长类动物社会化

来源:科技日报 2023-06-06 15:22:22


(资料图片)

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

灵长类经历了6500多万年的进化历史。此前的研究发现,灵长类动物遗传自一个共同祖先,并随着物种分化而逐步演进,但人们对灵长类社会系统多样性的遗传机制仍知之甚少。

6月2日,《科学》期刊发表的灵长类研究专辑中,一项重要成果揭示了灵长类动物的社会化进程。

“我们以亚洲叶猴为研究模型,发现在6500多万年间,灵长类独居的夜行性祖先变为在寒冷的环境中抚育幼崽的‘一家子’,个体间的交流与联系加强了,还演化出重层的、多样化的社会系统。”论文通讯作者之一、西北大学教授齐晓光说。

此前,学界在研究传统的社会生态模型时遇到了瓶颈,比如科学家很难解释为什么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物种,却表现出不同的社会系统结构。为探索这一悬而未决的热点问题,西北大学齐晓光、李保国教授团队和昆明动物所吴东东团队采用多学科交叉手段,结合生态学、古气候学、古地理学、化石记录、灵长类社会学多重表型以及基因组学等方法和数据,揭示了亚洲叶猴多样化社会演化的行为学、生态学和遗传学机制。

为了解析亚洲叶猴社会系统的精细演化过程,研究团队新测序获得了7个亚洲叶猴物种的高质量参考基因组,结合先前已发表的基因组数据,重建了全基因组水平亚洲叶猴系统发育关系。分析显示,亚洲叶猴的社会系统演化存在强烈的系统发育信号,其中奇鼻猴类群呈现两步式的逐步聚合模式:从祖先一雄多雌式的单家庭群,逐步演化成具有分离—聚合特征的类重层社会,再演化出长期集群生活的重层社会。

基于现生亚洲叶猴物种的生态—行为学数据集,研究团队开展的分析显示,物种的社群规模与气候寒冷程度显著相关,即寒冷地区的物种通常形成大规模社群。与现生物种的演化模式一致,研究人员结合构建的亚洲古地质、古环境数据集的演化历史分析,进一步发现两次社会聚合事件都发生在历史的寒冷时期,这表明寒冷效应可能促进了社会聚合,是重层社会演化的一个关键生态因子。

为进一步挖掘这种聚合背后的遗传学机制,基于比较基因组学,研究团队发现在具有重层社会的奇鼻猴中,与寒冷相关的能量代谢和神经、激素调节相关的基因受到正选择。相关适应性改变,有助于在寒冷的环境中增强母猴的抚育行为,如延长照顾幼崽和哺乳期时间,从而增加婴猴成活率。

“这些改变可能通过间接增加个体的友好行为,加强个体间的交流与联系等方式,最终促进亚洲叶猴从彼此独立的一雄多雌群向大型重层社会演化。”齐晓光说。

有评论认为,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动物社会演化最全面的研究,为社会演化领域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。

上一篇

为救遇险女子放弃登顶当事人发声:停止网暴-热消息

下一篇

最后一页

为你推荐

最新热文